碳中和遠景下鋼鐵行業如何變挑戰為機遇?
碳中和遠景下鋼鐵行業如何變挑戰為機遇?
來源:中國環境 作者:劉曉星
鋼鐵行業作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業,是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行業,占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在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約束下,鋼鐵行業將面臨從碳排放強度的“相對約束”到碳排放總量的“絕對約束”。如何將挑戰轉化為自身高質量發展動力?日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世界鋼鐵發展研究院等單位組織召開鋼鐵行業碳中和圓桌對話會,邀請國內外企業、專家圍繞推動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進行研討交流。
“必須將挑戰轉化為自身高質量發展動力!”在研討中,鋼鐵企業代表們傳遞出的是,碳減排已經在行業內形成共識。鋼鐵企業正在積極謀劃,以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導向,統籌謀劃目標任務,科學制定行動方案,推動行業碳排放盡早達峰。
關注一:鋼鐵行業已經開啟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主要特征的低碳發展新征程
目前,安賽爾米塔爾、中國寶武、韓國浦項、日本JFE、河鋼集團等諸多國際知名鋼鐵企業均已發布碳減排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世界鋼鐵協會安全、技術和環境部部長安德魯·珀維斯用“雄心壯志”為這些鋼鐵企業的舉措點贊。
而在中國,目前各大鋼鐵企業都在加快研究鋼鐵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的行動方案。在世界鋼鐵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河鋼集團副總經理李毅仁看來,“這標志著鋼鐵行業已經開啟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主要特征的低碳發展戰略新征程。”
世界鋼協總干事埃德溫·巴松表示,中國已經開始采取積極的行動來促進鋼鐵行業脫碳,已經有不少鋼鐵企業發布了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為鋼鐵行業做了表率。
在討論中,與會專家和企業代表紛紛表示,當前,加強鋼鐵行業的低碳轉型,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既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也是行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需要。
其實,“十三五”以來,中國鋼鐵企業多措并舉,積極探索降低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總量,可謂是成績斐然。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劉建輝介紹說,首鋼股份有限公司在推進污染物深度治理減排的同時,廣泛開展碳足跡與碳素流過程優化探索,率先實施大規模深度治理項目并實現全工序超低排放,引領行業進入世界環保先進行列。河鋼集團副總經理李毅仁介紹說,河鋼集團在張家口地區率先啟動建設全球首例富氫氣體直接還原示范工程,從分布式綠色能源利用、低成本制氫等全流程進行創新研發,探索世界鋼鐵工業發展低碳經濟的最佳途徑。
關注二:未來將面臨低碳轉型的巨大壓力
“鋼鐵工業低碳發展將來潛力很大,但是將來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歐訓民高度概括了鋼鐵行業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嚴峻現實。
“目前行業形成一個共識,鋼鐵行業碳減排面臨巨大挑戰。”北京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邢奕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在討論中,與會者列舉了當前鋼鐵行業推進碳減排面臨的諸多瓶頸問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高爐、轉爐為主的長流程結構、低碳或零碳技術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等問題都是影響鋼鐵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的因素。
歐訓民分析說,我國的鋼鐵產業盤子大、規模大,將來低碳減排必然要求對這些存量進行消化,會帶來資產的擱置或者提前退役;同時,我國鋼鐵行業以長流程為主,未來如果涉及低碳化的改造難度比較大,而且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在技術方面,包括氫冶金、碳捕集等低碳技術或者零碳技術應用方面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挑戰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技術的不確定性,二是成本的問題。”歐訓民補充道。
“目前,在政策激勵和過程性激勵機制方面存在不足。”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冶金評估部張承舟認為,政府和市場都要發力,才能保證實現減污降碳的協同。
邢奕以目前我國粗鋼發展現狀分析道:“當前粗鋼產量從以往爆發式增長已經進入到了相當穩定的平臺期,產能不會大幅度地削減,相反可能還會穩中有升。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噸鋼二氧化碳排放量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必須從頂層設計著手,減少碳素燃料和還原劑使用,從根本上解決碳減排的問題。”
因此,鋼鐵行業推進碳減排事關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產品結構優化調整等方方面面,事關產業鏈重構,是一個系統工程。
關注三:全國一盤棋,上下聯動共同推進鋼鐵行業低碳轉型
“中國鋼鐵產能占全球的50%,但是我國是一個鋼鐵大國不是強國,碳減排為中國鋼鐵行業‘由大變強’提供了重要的機遇。”生態環境部環境標準研究所主任王宗爽說。鋼鐵行業應該如何將碳減排挑戰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從高速增長轉移到高質量發展軌道上來呢?
與會學者針對鋼鐵行業低碳發展政策支持、碳中和路徑研究、鋼鐵行業深度脫碳面臨的挑戰進行充分研討,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提出了專業意見和建議。
“加強行業綠色低碳技術研究與創新,通過創新和探索新的生產工藝,開發具有突破性的技術,例如減碳技術、氫還原技術、電解技術和負排放技術。在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層面,發揮政府、企業和金融等部門的聯動作用,從政策、規范、技術等各個層面予以保障。”邢奕建議說。
“將減污降碳有機結合,從技術儲備、工程示范和產業投資角度進行深入研究和開展工程示范。”歐訓民建議說。
“針對二氧化碳的排放行業要制定碳排放控制要求、行業低碳評價標準、行業排放清單編制規范、行業低碳技術指南及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監測相關標準,通過這些標準促進行業準確了解二氧化碳排放的強度和特征,提供低碳技術路線供給,低碳碳捕集與利用技術路線的供給,示范引領行業低碳排放。”王宗爽建議說。
應該說,鋼鐵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并非一蹴而就,更不是一陣風,而是全行業的一場持久戰,需要總體謀劃,科學推進。
- 上一條2021國內粗鋼需求或增至11億噸 鋼鐵板塊估值有望繼續抬升2021-03-29 09:40:19
- 下一條駱鐵軍:中國鋼鐵已到轉型升級關鍵階段2021-03-29 09:40:19